加入收藏 教研 名师 文言 ★ 阅读理解
  • 首页
  • 新闻
  • 名师
  • 说课
  • 实录
  • 计划
  • 总结
  • 案例
  • 阅读
  • 文言
  • 作文
  • 中考
  • 高考
  • 教参
  • 美文
  • 宝典
☆今日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备课大师 > 语文名师 > 李镇西 > 正文

【语文名师谱】 斯霞 于漪 魏书生 于永正 孙双金 王崧舟 窦桂梅 支玉恒 钱梦龙 余映潮 李镇西 程红兵 宁鸿彬 程翔 程少堂 高万祥


教育,请撕下眼花缭乱的标签


  读了石中英教授《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很有共鸣。石教授当然不是反对教育形态的多样化,而是反对玩概念。他举了一些例子:“有的叫‘生命教育’,有的叫‘小公民教育’,有的叫‘尊重教育’,可谓多种多样;……有的学校致力于打造‘雅文化’,有的致力于打造‘家文化’,有的致力于打造‘石文化’,真是百花齐放。”的确如此,各学科还有自己的说法,比如语文,我所知道的各种有“标签”的语文就不下二十个,比如“生命语文”“雅趣语文”等等。
  
  应该说,任何一个这样的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也不是说“教育”前面绝对不能加定语,比如,可以对教育的不同阶段,分别叫“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等;也可以就教育对象的不同,分别叫“特殊教育”“工读教育”“成人教育”等等;还可以根据教育的不同内容,分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国防教育”等等。这些严谨的限定我甚至觉得是必须的。
  
  另外,即使是同为基础教育,人们有时候也会根据自己所理解的教育或学科教育重点的强调而创造出一些关于教育的提法——比如“生命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中的“人味儿”,或对某些教育要素缺失的提醒——比如“素质教育”强调教育不能仅仅是教会刷题而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素质。这些说法都无可厚非。
  
  问题是,一味地给“教育”贴上各种“标签”——甚至将“标签”升格为“招牌”,这让“教育”越来越沉重的同时,也越来越弱化了。过分热衷于甚至迷恋于给“教育”穿靴带帽,而且“靴帽”满天飞,人们看到的只是“帽子”和“靴”,忘记了“头”和“脚”。我想说的是——口号震天,标签乱贴,眼花缭乱,琳琅满目,最后人们记住的是“教育”前面那个概念,而“教育”本身没了。
  
  为什么不少人喜欢给教育命名?石中英教授指出,“这恐怕与近些年各地各校纷纷开展的各个方面的特色创建活动有关。”一语中的。是的,以行政指令下达的“会议精神”“文件指示”,在强调“执行力”的今天,往往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速效。当上面要求“一校一品”时,各种“理念”“特色”“模式”自然“应运而生”,至于有没有实质内容和生命力那不重要,反正在各种汇报材料里或迎检展板上,还是蛮让人“眼前一亮”的。
  
  我从不反对学校有特色,但这特色应该是真特色。我反对假“特色”,尤其反感以“特色创建”去折腾学校。当校长们绞尽脑汁地去找“别人没说过”的“关键词”以“凸显”自己其实并没有什么特色的“教育特色”时,剩下的不就是石中英教授所说的“教育概念的丛林”吗?其实,在我看来,这些“特色”连“概念”都谈不上,因为概念至少还有其内涵和外延,而那些加了定语的“教育”并没有什么科学内涵,所以只能叫做“教育标签”。教育就是教育,哪有那么的“与众不同”啊?无论你贴多少“与众不同”的标签,教育就那么些朴素的内容。
  
  我想,现在之所以教育标签源源不断,是不是还和一些人急于建立“流派”的迫切心情有关?希望建立既有世界教育普世价值(这是我临时杜撰的一个词,随用随丢)又具有中国教育优秀传统的教育理论体系,美好的愿望当然很好,但这需要经过大量实践探索的水到渠成,不是杜撰几个概念就可以的。从理论上讲,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教育者也有不同的教育风格,因此在教育上会呈现出一些“地域传统”和“个人风格”,但这种“传统”和“风格”是不是就已经超越了更多的教育普遍真理,进而已经形成以独有的教育概念为标志的“教育流派”?为什么那么沉不住气呢?如果只有“教育概念”,这“流派”的生命力注定是不会长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连泡沫都算不上。
  
  经常看到一些年轻老师,喜欢说自己“在全国率先提出什么什么教育的理念”或“中国什么什么教育第一人”,我就想到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想过建立“有自己独创性”的教育教学“流派”,也曾在文章里用过类似于“生活语文”“心灵教育”之类的表述。但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尤其是随着教育视野的扩大,我渐渐认识到,现在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所标榜的“首创”“率先”,放在中外教育史上一对照,真的是无知。远的不说,我们搞新课改的许多理念和做法,有人说是“西化”,其实不然,如果看看陶行知的著作,就会发现我们根本没有走出陶行知的教育视野!所以我现在就提醒自己,少谈点“创新”“特色”“流派”“模式”……多做做“教育”本身。
  
  我刚才说了,有的教育定语是需要的,甚至是必须的,因为这些概念往往是为了强调当今教育的某种缺失而存在,但这样的概念不应太多。多了就失去意义了——什么都强调,等于什么都没强调。我还想说的是,即使一些必要的有实质性内涵的教育概念,也要历史地看待。所谓“历史地看待”,即是将这些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比如,大家最熟知的“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多余的,甚至是荒唐的,但现在我们强调“素质教育”又是必须的。我想起多年前,我这样给美国著名小学教师雷夫解释什么叫“素质教育”——
  
  当时是在一个论坛上,主持人要我用雷夫能够听懂的话给他解释什么叫“素质教育”。我对雷夫说:“素质教育,就是——教育!”他一下愣住了。我接着说:“也许雷夫你更糊涂了,既然是‘教育’,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素质’二字呢?我打个比方吧,本来雷夫就是你,但是后来很多人都说他是‘雷夫’,而那些雷夫其实都是假雷夫,为了把你和那些假雷夫区别开来,我们就把你叫做‘真雷夫’。如果有人要问我,‘真雷夫’是谁呀?我会说,真雷夫就是雷夫!”
  
  我继续说:“我们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什么全面发展呀,什么生动活泼呀,什么把人当人呀,什么培养创造啊,等等,这不就是教育本来的内要吗?不就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吗?教育本身不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吗?从孔夫子的六艺,到现在的德智体美劳,不就是素质要求吗?有谁说过教育不以人为本呢?有谁说过教育应该畸形发展呢?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却越来越远离当初的起点,越来越违背当初的含义,教育越来越假,越来越无视学生的素质,于是为了强调教育的本质,我们便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就像糖本来应该是甜的,但居然有许多假冒伪劣的糖就是不甜,于是我们去商店买糖的时候,就给营业员强调,我要买‘甜糖’,同样,我们可能还会去买‘酸醋’,去买‘咸盐’!成都火锅很有名,但假冒成都火锅的也不少,于是有人开成都火锅时,便特意在招牌上写明‘正宗成都火锅’。因此,‘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完全是多余的,但现在不得不用这个词,这是中国教育的无奈!”
  
  几年过去了,我依然对自己这个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解“自鸣得意”,乃至“洋洋得意”。
  
  我和我的导师朱永新先生努力推行的“新教育实验”也是如此。从“新教育实验”所倡导的理念来看,也了无“新”意:“营造书香校园”,新吗?“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新吗?“尊重学生的个性”,新吗?“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新吗?等等等等,都不新,都是中外教育家说过的。因此,“新教育”的理念其实并不新,它是古今中外经过无数教育家们倡导过甚至实践过的真理。从教育本质上讲,“新教育”确实一点都不“新”,因为新教育所倡导并践行的一切,都是教育本身该做的。
  
  但是,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因此,“新教育”之“新”也是对某些失落的教育元素的强调、呼唤与践行。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目的就是消灭“新教育”这个概念。我想,类似的“情境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不是都应该作这样的理解?
  
  只有当教育太多的标签被撕下之后,我们才能真正看到教育。
  
  2017年6月13日
  
  

最新大师资料

语文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语文”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数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数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英语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英语”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物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物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化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化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生物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生物”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政治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政治”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历史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历史”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地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地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 上一篇资料: 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

  • 下一篇资料: 没有了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语文图库 | 教学园地 | 美文大师 | 作文大师 | 文言译站 | 视频中心 | 主题阅读 | 名校合作 | 数学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5/浙ICP备0506779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