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教研 名师 文言 ★ 阅读理解
  • 首页
  • 新闻
  • 名师
  • 说课
  • 实录
  • 计划
  • 总结
  • 案例
  • 阅读
  • 文言
  • 作文
  • 中考
  • 高考
  • 教参
  • 美文
  • 宝典
☆今日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备课大师 > 语文名师 > 李镇西 > 正文

【语文名师谱】 斯霞 于漪 魏书生 于永正 孙双金 王崧舟 窦桂梅 支玉恒 钱梦龙 余映潮 李镇西 程红兵 宁鸿彬 程翔 程少堂 高万祥


李镇西:我是如何成为所谓“教育名人”的?


  标题有些冒险。“冒”被人讥讽“狂妄自大”“自我感觉很好”之“险”。但事实就是这样,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十多年前,也许是二十多年前,我的名字渐渐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让许多人眼熟,我有了一些追随者或者说叫“崇拜者”——那时候还没有“粉丝”这个词。
  
  每当读着那么多素不相识的老师对我的崇高评价,每当我讲学时被许多老师簇拥着合影,尤其是近几年常常有一些不再年轻的老师对我说:“李老师,谢谢您!我是读者您的著作成长起来的!”坦率地说,我还是很开心的,或者干脆说是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现在无论我怎样真诚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老师们也会认为我是“谦虚”或“故作谦虚”,因为客观上,我就是许多老师心目中的“教育名人”。
  
  这的确是事实。因此,我忠于事实写下真诚的文字,无所畏惧。如果别人要讥讽,那就由他去!
  
  但是,看着那些关于我的高大上的滚烫文字,我却隐隐不安:这写的是我吗?我真有这么完美吗?前不久,我在一位老师写我的文章后面评论道:“谢谢您!但您写的不是我,而是写的一个和我同名同姓而且还同职业的人。您笔下的这个‘李镇西’太值得我学习了!”
  
  无论是老师们对我的“崇拜”,还是他们文中对我的赞誉,都是非常真诚的。但老师们“崇拜”和赞誉的依据仅仅是我的著作和我的报告。在这些著作和报告中,我所写所谈都是我的教育情感、教育思考和教育故事,这些当然是真实的,但毕竟是经过“过滤”的——“过滤”了我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碎的喜怒哀乐,比如我有时“茶不思饭不想”的郁闷、“拍桌子打板凳”的烦躁、“灰溜溜”的沮丧和“气不打从一处来”的恼羞成怒等等。这些寻常生活中的“另一面”我是不可能写进书里或在讲座中说的。比如,我老婆曾说我“公共餐桌上吃相很差”,还说我在家里“有时候不冲马桶”(我随时都在想问题,所以其实是偶尔忘记了)……哎呀呀,写到这里我都脸红了。如果我的“粉丝们”知道了这些,还会那么“崇拜”我吗?
  
  我经常对我的“崇拜者”说:“其实我和你们差不多。论实践,许多老师不比我差;论思考,许多老师不比我弱;论阅读,许多老师也不比我少。我可能仅仅比你们多写了一些文章,多出版了一些著作。如此而已。”是的,许多老师和我的差距,也许其实就是几本书的差距。中国历来有文字崇拜的传统,一个人发表了文章,甚至出版了著作,别人对他就特别羡慕,进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有幸成为一个例子。
  
  当然不是说我就没有一点“过人”之处,我更不会一味贬低自己。我对教育,第一,很纯粹很真诚,而且至今没变;第二,很专一很执着,同样至今未变;第三,有浪漫情怀,我一直把教育当做诗来写;第四,有儿童视角,我喜欢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第五,勤于思考,我细腻而敏锐,能够从一些琐碎的或者说人们司空见惯的地方思考一些问题;第六,乐于写作,再加上我笔头很快,于是我记录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教育现场”。这些也许都算我的“过人”之处吧!
  
  我的著作中有许多我刚参加工作时和学生的黑白照片,我作报告有时会播放三十年前学生的声音。这让很多老师感动和感慨。有人问我:“李老师,您是不是从教之初就立志成为教育名人,所以那时候就有意识地积累资料,为今天著述讲学做准备?”我总是忍俊不禁地回答:“当然不是!那时候谁想得到啊?”相反,如果我一开始就按“成为名人”的目标来“设计”自己的“路线图”,那么我每走一步都要“算计”,我会怀着非常功利的心去上每一堂课,去带每一个班;我脑子里随时会盘算如何在某次课堂大赛中“一炮打响”,会随时琢磨如何通过班级管理“在全国率先创立”一个什么“教育模式”进而成为“中国什么什么教育第一人”……可以断言,如果那样,我走不到今天。因为我很可能早就因名利心而“栽”了。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都还没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操作模式”。仔细想想,无论《爱心与教育》还是《做最好的老师》,无论思想还是实践,我都毫无新意——蕴含的思想都是常识,无非就是“爱心”啊“尊重”啊“民主”啊,这哪是我的“首倡”呢?书里所呈现的实践都是常规,无非就是“谈心”啊“鼓励”啊“活动”,因为教育哪有那么多的“创新”?我也没有想过为中国教育提供什么“原创性”的理论或模式。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更不自卑——至于有人说“其实李镇西的层次很低的,没有什么理论原创”,我一点不生气,人家说的就是事实嘛!我本来就从没想过要“超越”谁。三十多年来,我就想着自己如何将我所敬佩的中外教育家们的思想有机地运用到我的班级实践和课堂教学——如果做到了,我就满足了;如果还做得很好,那我这一辈子就很“了不起”了。
  
  尽管如此,教育依然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我说的“回报”还不只是指国家给我的各种荣誉称号,也不只是指我自己写的六七十本虽然肤浅却很真诚的教育著作,而是我和历届学生共同拥有的充满人性故事的温馨记忆——这是教育对我最重要最珍贵的“酬劳”。各种荣誉称号都是我从教之初没有想过的,因此它们对我来说就是额外的奖励,是意外的收获。当初没想过这些,所以就算我后来没有这些,我也不会失落,因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已经感到了幸福呀!但后来各种荣誉从天而降纷至沓来,我也不会拒绝,给我我就接着,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认为,刻意的拒绝和刻意的追求,都证明你太在意了。一切顺其自然。
  
  从教三十五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教育名人”。回想自己走过的路,不由感慨:其实“名人”也好,“专家”也好,都是一种自然而然瓜熟蒂落的结果,并不是功利般“孜孜以求”的“成果”。当我们怀着浮躁的心去计较每一个得失,过于在乎自己是不是“名师”,到头来可能什么都会失去——这叫“多情总被无情恼”。相反,什么都别去想,只要守住自己朴素的教育心,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岁月总会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这是“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016年7月5日
  
  

最新大师资料

语文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语文”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数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数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英语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英语”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物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物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化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化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生物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生物”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政治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政治”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历史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历史”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地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地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 上一篇资料: 李镇西: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

  • 下一篇资料: 李镇西:遍地“教育家”?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语文图库 | 教学园地 | 美文大师 | 作文大师 | 文言译站 | 视频中心 | 主题阅读 | 名校合作 | 数学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5/浙ICP备0506779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