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教研 名师 文言 ★ 阅读理解
  • 首页
  • 新闻
  • 名师
  • 说课
  • 实录
  • 计划
  • 总结
  • 案例
  • 阅读
  • 文言
  • 作文
  • 中考
  • 高考
  • 教参
  • 美文
  • 宝典
☆今日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备课大师 > 语文教学园地 > 名师风采 > 正文


崔志钢:肖培东的课堂教学艺术之道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培东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第一版)一书问世后,受到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同是语文人,我听培东的课已达八节:《琵琶行》《小小鸟窝,大大世界》《金岳霖先生》《那树》《皇帝的新装》《沙之书》《在沙漠中心》《走一步,再走一步》。在青岛、金华、南京、成都等地,见证了语文教师对其课堂教学的追捧“盛况”,而课前、课后跟他聊关于语文的事儿,每每获益匪浅。
  
  本书名曰“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似乎有些“浅”,然而他的课绝不浅,在看似“家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一路抽丝剥茧,沿波讨源,批文入情,品读、挖掘、积累和运用。他的课堂达到“人课合一”的境界,教学效果用“惊艳”一词来形容不为过,这一点从本书的“名师点评”“现场声音”以及他的“我们的语文”新浪博客里各地教师的评课中清楚地看到。我跟培东开玩笑说:“你就是为语文课堂而生的!”他似乎带有语文教学天赋,既能上高初小各学段的语文课,又能上阅读课和写作课,新授课与复习课。在不同地方上课,他都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似乎得到“神助”,发生奇妙的变化,语文能力得到发展。这一切让听课者痴迷,由课及人,进而研究培东的教学艺术。
  
  一、反复读文本,读出自己的味道来!
  
  听培东的课,第一个感受就是课堂耳目一新、余香满口的味道,给听课者很强的感染力,我想这首先归功于他在文本解读上的造诣。他说自己在教学之前没有秘诀,就是反复读文本,直到读出自己的味道来,找到“教学点”,设计就顺势而出。所以教学设计不是写在备课本上,更是装在教师的大脑里。教学灵感的获得不是偶然的,还是根植于长年累月的文本研读与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尽管各种文本解读洋洋洒洒,但作为教师必须克制自己的“冲动”,要从自己的解读出发,获取最佳的教学路径。
  
  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条命》,文本结构清晰,九条命的内容交代清楚,理解上没有难度,似乎缺少悬念感,这给教学提出了挑战。培东课前读了多遍文本,在反复研读中,他敏锐发现教材与原文表述上存在差异,说明编写者有某种意图。原文说“书要教得好,也要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课本变为“一条命,用来教书”,这种“差异”让他思考“为什么要加这句话?”“这句话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其他形式的表达可以吗?”……最后一条命属于“总结”,与其它命的内容上也存在“差异”,都有“一命连九命”的表达功效,这个“差异”成为教学的罅隙处,打开了通往课堂“桃花源”的洞口。
  
  作为经典小说,《孔乙己》的解读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各种教学设计层出不穷。课前研讨会的组织方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教学辅助材料,如何教出属于你的“孔乙己”?面临巨大的挑战。组织方提前告知学生,当天是培东的生日,上课要祝老师生日快乐。这让培东敏锐捕捉到教学灵感——“你们记得孔乙己的生日吗?”由“生日”为原点,延伸到对文本的解读。“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小说中其他人最记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这些人真的记住了孔乙己了吗?”教师的“生日”成为点燃课堂的火苗,他带领学生,选择体现孔乙己悲惨命运的两个片段不断进行品读,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度,让课堂有了巨大的张力与新鲜感。
  
  二、有效的主问题:教学流程简洁的密码。
  
  听课者对培东课堂的行云流水的情形印象深刻,津津乐道。他的课主题鲜明,脉络清晰,简洁凝练,首尾呼应,我想其奥秘在于“主问题”的设计与实施水平。一般教师有设计主问题的能力,但这个主问题是否切到文本核心?能否成为学生发现新问题的“问题”?能否沿着“主问题”真正增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却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反观培东课堂,常将杂乱深奥或朦胧模糊的内容,提炼出有效的主问题,指引学生沿着文本不断跋涉,从感性向理性、从表层向迈向深层,抵达文本核心,达成了学习目标。
  
  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内容庞杂,语言表达“百般支吾,闪烁其词”,思想玄奥,文本理解上有深度。如何理解“沙之书”?如何教出小说“虚构”的特征?如何让学生参透小说中读不尽、读不透的人生与人性?他的主问题设计为“《沙之书》,一本的书?”这个主问题将文本的思想、内容、手法与情感,体会文本的“虚构”特点与现实的关系,探讨“有限的个体在面对无规则无序的无限面前,显示出人性的无所适从,难以摆脱”的无奈感。由主问题开滥觞,链接情感逻辑和表达逻辑,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盘根错节的迷宫。
  
  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文言文,培东不设置单一的“为什么”主问题,而是设计“与其说柳宗元游西山,不如说柳宗元西山?”让学生从“游”出发,辐射问题链条,进行“赞、醉、恋、知、归”等不同层面的内容与情感的文本体悟。对学生进行深层的思维点拨,最后落脚到“归”字上,课堂灵动变化,实现文本主旨的深层解读。本身文言文一向是教学的难点,既要“文”又要“言”,教师常常感到熊掌鱼肉不可兼得,但培东能设计纲举目张的主问题,让学生从“言”抵达“文”的彼岸,实现充分的文本研读,这殊为难得。
  
  三、课堂教学,聚焦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今日语文课堂,教师易受一些新理念的蛊惑,讲究课堂“活跃”,走向了单纯“热闹”的歧途。课后学生脑袋空空,缺少文字的积累、文化的积淀,缺失阅读的愉悦感和兴趣,他们不愿也不去主动读书,教师“教给”的方法难以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培东不玩高深理论或花样,扎扎实实地以语言文字的涵咏与表达作为自己的教学主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读好书,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思考路径,获得审美体验,自然而然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作文课《小小鸟窝,大大世界》,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不断有生成。听课教师直呼教学效果不可思议!培东敏锐捕捉到学生写作思维上的“生长点”,不断地唤醒、点拨和启发,不断地对话、追问和补充,他们的思维被激活,干瘪淡漠的心灵变得丰富充盈,想象力、思考力和表达力得到充分释放。学生从司空见惯的“鸟窝”进入到自然、社会、人生与世界的多元解析中,他耐心地引导学生,将其零散的思考逐渐组织成逻辑性的文字,引导学生由不敢发言到积极表达,当堂写作亮点纷呈、精彩不断,课堂前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培东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皇帝的新装’成功上演的最主要的因素,你们认为是什么?”“学到这里,今天你能不能对在场的大人们说点什么?”他利用“主问题”驱动教学,紧扣童话“想象与夸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抵达情感和魂灵的深处。培东深谙安徒生的童话,写给孩子,更是写给成人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课堂走近学生的心灵,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点,唤醒他们心底的那份真情”。他时刻关注着人的成长,“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心装”,补写文章结尾来拓展对童话的理解,“给在场的大人说点什么”,不断点燃学生质疑和反思的火炬,实现思维与表达的锤炼,挖掘出文本中对学生素养发展有价值的东西。
  
  四、琅琅书声,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
  
  琅琅书声是培东课堂的又一特色。他“固守”着朗读这一传统手工方式并不断研究创新朗读教学技巧,这似乎与信息爆炸时代有些距离,却是对语文教学“深度”理解的认识。读是人认识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课堂的立足点,而教材所选文本多是精华之作。叶圣陶先生说:“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采用探究与诵读并举的教学策略,唤醒学生沉睡的“诗”心,慢慢体察作品遣词造句的技巧与思想神韵,从而实现读中品、品中读的策略,让诵读成为基于学情的教学“增长点”。
  
  《一双手》的教学,他组织不同形式的诵读,比较朗读、分角色读,对于轻重缓急、语速语调乃至神态的变化等方面,都予以具体的朗读技巧指导,由一双手、一个人、一群人到人生。引导学生“寻章摘句”,抓住句式、关键词乃至标点符号等入手探幽发微,剖析语言的韵味和作者表达的艺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觅得文本碧波深处的“奇珍”,品鉴“手里的人生哲理和普遍意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读出了文本的味道,更学会如何读出文本的味道,并收获人生思想与情感哲理。
  
  古诗词《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充分体现培东的朗读教学策略。他指导学生不仅读好词句,甚至让学生读注释、读单元导读,交叉各种样式的默读、轻读与大声读,个读与齐读、分角色读、自读与范读、比较读与美读等形式,发挥出朗读的最大效益。朗读本来是古诗词学习的重要路径,他将朗动指导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沿着语言文字行走,在朗读中联想想象,从朗读中解诗味,将平面的缄默文字变成立体的斑斓画面,提升文本解读水平,走进思想内核,获得美的陶冶。
  
  在时下语文流派满天飞的时代,我给培东提建议:何不与时俱进,给自己的语文教学起一个时髦的“某某语文”,提升一下“档次”?培东只是微微一笑:“语文不属于哪一个流派!语文就是她本身,无论是情感、诗意、语境、生命或青春中的哪个流派的词儿,都属于语文这棵大树的分支。”
  
  培东无疑属于“早熟型”的教师,34岁评上省特级,37岁评上正高级,按理说功成名就,享受成绩所带来的名誉与地位,但他不改本色,依旧走着自己的语文之路。至今他仍“蜗居”永嘉县城,没有“孔雀东南飞”。他读书常至深夜,写自己喜欢的文章,在杂志开专栏,赴各地上示范课,做学术讲座,无偿给各地老师提供教学资源……。但培东的生活绝不单调,充满了生活情趣,他收藏和听经典歌曲,看球赛、美食、交友,逛名山大川,讲究穿衣戴帽的品位,享受天伦之乐。也许,正是这种专注的精神追求和充盈的生活格调,涵养了培东的教学艺术特色,让他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最新大师资料

语文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语文”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数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数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英语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英语”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物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物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化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化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生物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生物”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政治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政治”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历史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历史”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地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地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 上一篇文章: 语文考试是场“鸿门宴”——以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为例

  • 下一篇文章: 名师访谈:全国十佳教师作家郭军平访谈录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语文图库 | 教学园地 | 美文大师 | 作文大师 | 文言译站 | 视频中心 | 主题阅读 | 名校合作 | 数学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5/浙ICP备0506779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