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教研 名师 文言 ★ 阅读理解
  • 首页
  • 新闻
  • 名师
  • 说课
  • 实录
  • 计划
  • 总结
  • 案例
  • 阅读
  • 文言
  • 作文
  • 中考
  • 高考
  • 教参
  • 美文
  • 宝典
☆今日美文☆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备课大师 > 语文教学园地 > 名师风采 > 正文


语文考试是场“鸿门宴”——以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为例


作者:唐金龙
  
  1
  
  语文是母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考试的功效说起来也不复杂,诸如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引导社会、家长、老师,特别是学生能够重视语文学习等等都说的过去。说到底,不妨将语文考试看作成是一场“鸿门宴”。这“鸿门宴”里要说有什么阴谋那倒不是,但其间还是有“谋”的,智商情商的博弈,知识向能力的传递,都有相当的咬合度。意料之中与出乎意料之外的感叹与惊喜让我们欲罢不能。
  
  语文考试既要考查本学科的知识要点,又要有效打通现实生活与语文考试的通道,还要在强调语文素养的同时兼顾人格素养、科学素养等等的考查与甄别。这场“鸿门宴”里也注定会波澜起伏。
  
  2
  
  传统永远是暖人的小棉袄。尽管样式需要改进,但它的温暖质感我们永远需要。
  
  语文考试必然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感悟。试题中对古文化常识的考查就是明确的导向,“姻亲”是什么意思可能不是所有学生都明晓的,“献丑”是说别人还是说自己的,也是需要搞清楚的。现实中的语言表达,特别是网络语言已经是碎片化了,要想在碎片化的语言表达中还留存有传统文化的含蓄与优美真的需要我们高度留意。稍不注意,粗俗就会是现代语言病。
  
  名句名篇中的五句默写,《观沧海》中的两句与《阿房宫赋》中的三句,在今年的试题中看似死板偏难,也给我们传递出一个信号,对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就要老老实实。在备考中,我们总是要寻找那些似乎适合考试的句子,什么有哲理的、艺术性强的、带有人格力量的等等。投机性的背诵说到底还是偏离了我们对传统继承的路径。
  
  对文言文的句读能力的考查是全国卷的创新之处,这当然也是守正基础上的创新。对多数阅读文言的人来说,只要句读明了的话,其大意是能够掌握的,其实就一般阅读而言,也足矣。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往年的四句只考查到四个成语,而今年通过编组则考查了六个成语,这绝对不只是增加了两个的数量问题,而是明确的一个导向,那就是对成语必须高度重视。其实,我们平时许多啰嗦的表达只要用一个成语就可以概括的。成语之妙能够掌握,语言表达不会差哪去。
  
  3
  
  既然是考试,那就必须要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对语文基础的考查自然应该是重中之重。
  
  阅读理解是重头戏,因为这是语文考试的看家套路。毕竟,阅读理解能力有了,那么思辨能力,创新能力都会随之而来。今年的考试,古典诗词阅读理解、文言文阅读理解一如既往。文言文重在翻译这是应该的,而古典诗歌侧重于对重点句的理解更是可圈可点的。
  
  阅读理解可以大致理解,也必须精准理解。这与平时阅读中的泛读与精读是对接的。五选二的考查形式别具一格,除了让考查的面更广之外,更能让概括起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最为为们诟病,被认为是“躲猫猫”,这其实也就是考查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能够通过选择性题型来梳理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这种眼光与定力是语文学习必须要具备的。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也设置了五选二的题型,明显是让学生在更宽的范围内概括文本内核。而实用类文本阅读更是翻天之变,将四则材料综合起来理解,这样的概括能力则完全跨越了一大步,是真正的能让学生脑子动起来,同时有效避免了平时应试的弊端。那种刻板的挑挑摘摘完全失效了。
  
  这场考试中的图文转换,既是材料之一,也在答案中设置了图表形式让学生选择,是真正意义上的转换。现实社会就内容呈现已经不完全是文字形式了,图表呈现因其直观高效,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语文考试不能不涉及这一方面。
  
  4
  
  语文是用来交流的。那么语文的这一功能落实在考试层面上怎么办?应该说语文考试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少了口语考查。而通过书面考试,则只能玩命的寻找合适的形式。
  
  第20小题的三处填空,是考查学生语意完整与逻辑严密的。三个空白处都必须顾及前前后后的关联,抓住几处转折词理解起来难度不大。第21小题的推断由于有第一小句的例子导引,学生也不难找到材料中的另外两处说法绝对之处,“必将”与“一定”的说法与“只有——才”都是一样的。
  
  今年的考题中,作文也是关乎交流的。
  
  作为高考考生,怎样让外国的青年人了解中国,说好中国故事就很有必要了。十二个关键词几乎囊括了当今中国的方方面面。问题是怎样跟外国的青年进行有效交流,自说自话说的再完美,那也只是孤芳自赏,别人还是一头雾水。那么,就要设法在所选择的三个关键词中进行组合,将其中的中国元素用别人能够接受的话语体系表达出来。这是今年作文最困难的地方。
  
  这几年中国发展速度太快,快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能接受了。在中国大步走向世界舞台深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如何让原本在舞台上的人能能够理解我们并悦纳我们。这种交流能力是何等重要。今年的作文题最为成功的一点就在于通过作文,让学生有国际视野。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有了与国际交流的素养,那么中国的强大就是世界的幸运。作文中要求是要向外国的青年介绍中国,让外国的青年读懂中国,其深意也在于通过交流,让中国的未来更有希望。
  
  5
  
  语文,自然不只是语文知识体系本身,语文的魅力更多的体现在它肩负着社会责任与道德评价。
  
  就“气候正义”而言,是概念,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今天怎样做才能够让未来更美好。这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尖锐选择,中国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在一定意义上能影响世界格局。这方面的责任,作为现在青年理应担当。
  
  作文同样是,你作为一个中国青年有义务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现状,这也是责任,是公民的责任。
  
  道德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而是真切的素养。小说文本中的那个说蒙语的人,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看到了钢架屋,在屋里人的心灵与身体抵抗后,还是跌撞着进入屋内了。这个人是暂时感觉安全了,而屋里更多的人因为有西瓜而缓释了那痛苦不堪的带有死亡气息的“渴”。
  
  帮助别人也就是救了自己在这里真的不是一句套话。
  
  6
  
  语文考试,更深刻的要义在于要让学生能够为未来奠定基础,要能够为未来做好准备。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强调,孩子们需要有创新的精神并有勇气去创新,因为他们在未来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没有任何人知道答案,包括他们的老师。他们特别需要知道如何合作、如何达成共识,因为所有的复杂问题都没有办法靠一个人去解决。
  
  这一点在作文中体现的最为充分。学生的观察力、思辨力都是走向未来的通行证。
  
  如果选取12个关键词中的一两个,也许对有些考生来说,还是不熟悉的甚至是陌生的。而应试作文让考生无话可说不是目标。我们平时作文训练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让学生看文说话,相比之下,局限性就大多了。
  
  要求考生选取三个关键词进行串联。怎么选,考生要掂量的,不能一味追求时尚,追求热点,而要切合自身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就学生而言,毕竟认知能力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热点都看的明明白白。再高大上的主题如果自己不能有效把握,无话可说,或者说勉强来说,是说不好,说不深,说不透的。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那就是一定要选择自己平时有思考的,能把握住的,有材料可以支撑的。选择自己最能把握的,就是最好的。
  
  作文本身的素养能不能强化呢?如果把作文当成了时政的传声筒,那是失败的考试。今年的作文题则是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了。就作文能力而言,是要考虑如下几个层面的:
  
  1、三关键词选择之后的协调与关联特别重要,有的考生可能勾选三个不难,而要真将三个关键词进行有机整合的时候,发现粘接点难找,粘接度不牢,这就是作文能力本身的问题了。考查学生的思辨力,观察力之后,再考查他们组织材料的能力,完全是语文(作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要义。
  
  2、外国青年人喜欢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是作文表达风格的基调才对。如果死板的讲道理,讲大道理,人家是不爱听,甚至是听不懂的,那效果就没了。语言风格必须是新潮的,幽默的,才能生动的讲好中国故事。
  
  3、切入的每一个关键词内核,都有其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也要求考生不能一味说热闹话,一定要说内行话。越是内行就越是专业,就越能把故事说明白,说透彻。这也就是前面强调的一定要选取自己熟悉的能够有效把握的关键词来说。
  
  总之,语文考试的这场“鸿门宴”,有预设,更有生成。发挥好不是陷阱,而是大舞台。
  
  【安徽合肥巢湖市柘皋中学唐金龙】
  
  

最新大师资料

语文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语文”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数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数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英语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英语”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物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物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化学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化学”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生物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生物”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政治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政治”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历史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历史”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地理专题

☆ 点击查看更多最新“地理”资料精品专题推荐【全套资源,最新精选,天天更新,欢迎收藏!】


 
  • 上一篇文章: 张雪莲:细节成就经典——跟肖培东老师学上语文课

  • 下一篇文章: 崔志钢:肖培东的课堂教学艺术之道 ——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语文图库 | 教学园地 | 美文大师 | 作文大师 | 文言译站 | 视频中心 | 主题阅读 | 名校合作 | 数学大师

    【语文备课大师】 语文资源网 旗下网站
    专注于语文在线备课
    站长qq:380619484
    浙ICP备05067795号-5/浙ICP备05067795号-6